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双学历”教育特色教材开发研究与实践案例

发布时间:2024-09-10 10:16:00发布人:jiaowu来源:乡村振兴学院 字体: 设置

       2020年3月,中共海南省委组织部、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海南省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双学历双轮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我校积极响应政策,于2020年开始遴选相关专业承担大专学历教育任务。2021年8月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配备专门队伍、全面统筹“双学历”专班人才培养工作。根据“标准不降、模式多元”的基本要求,针对“双学历”专班学生的学力水平、学习需求与工作需求的特殊性,我校根据学情分析,按照“适应需要、任务驱动、因材施教、分类评价”的思路,在“双学历”专班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形式、日常教学管理与评价等方面正在进行大胆的改革探索。海南面向农村党员干部和职业农民群众学历教育的教学资源还很欠缺。当前农村党员干部和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相比,生产经营规模、资金投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要求职业农民掌握更多关于强农惠农的政策、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生产经营管理理念、市场经济运行竞争知识等。建设高素质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系列课程教材,是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和村干部的基本保障和有效途径。由于农业发展地域性及差异性较大,针对农民群体的特点,科学设计教材内容,突出实用性,做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易于学习者掌握,从而为各地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和职业农民学历教育工作提供优秀的教材资源。          为了适应职业农民和村干部学历教育的需求,编写系列特色教材,成为提升培养质量的当务之急。加快建设适应海南省职业农民和村干部学历提升培养的课程特色系列教材,可为同类院校提供教学资源,有利于加快 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 和村干部队伍,助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同时,探索“四 方联动、主体多元”地方特色教材开发机制与教材质量评价体系,为全国农村党员干部和职业农民高质量课程教材体系建设提供有益支撑。
       在产教融合理论指导下,立足培养造就一批“培养扎根农村,懂农业、爱农民,对上接受指令,对下解读执行,思想品德优良、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强,”的农村基层组织接班人、脱贫致富带头人,通过探索、研究、实践, 即深化校政合作,建立“三共同”机制:共同招生、共订方案、共同管理;灵活组织教学,形成“三结合”模式:农时季节与教学环节相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校内课堂与田间地头结合;实施精准培养,构建“四 对接”体系:专业设置对接农业主导产业、课程设置对 接职业岗位、教材编写对接专项技术、考核评价对接能力培养,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依托校、政、企深度参与,探索形成了符合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学历教育的系列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5本种适合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学习的活页式专用特色教材。具体做法:
      (一) 立足生源特点,设计培养目标
       为把握好“双学历”专班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校整合校内外专家资源形成“乡村振兴学院专业建设委员会”,通过深入走访、调研与学情分析,进一步了解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农村厅、省教育厅、乡村振兴局、生源市县等部门对“双学历”基层干部和“双带头人”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将“双学历”专班学生人才培养定位为提升基层党政干部政治法律素养、基层综合管理能力与专业技术能力三个方面。
      (二)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精品创新实用为原则开发教材
       1.着力探索构建“校企政联合、主体多元”的地方特色 教材开发机制和教材质量评价体系,并组织校内外专 家进行评定,从而为系列教材顺利研发提供保障。组织专家成立教材编写团队,编写团队参照教材质量评价要求,以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规范化为原则,开发编写特色新型系列教材。组织校内外专家参照教材质量评价体系,对特色新型系列教材进行评审
       2.以“质量为主”的理念,并以此为指导,致力于培育国家和省级精品教材,编写、出版高质量、具有学科与课程特色的系列文理科教材。坚持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内容创新,将教材建设与学科前沿的发展相结合,杜绝教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又有较大的推广空间,适应教育实践的需要与教育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能被全国更多的院校所采用。
      (三)特色创新
       1.适应地方特色开发教材。针对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学情分析,和学生的生产需求,学员通常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领导能力,但对于专业知识可能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针对村两委学员的学情分析,需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知识背景和技能水平,以深度、精度、广度、高度为要求,从教材开发、管理、评价、编写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校企政联合、主体多元”的地方特色教材开发机制,为建设形成海南特色职业农民(村干部)高质量课程教材体系提供理论基础。选取教材内容,在实际编写过程中,将生产实际中的最新技术、最新方法、最新标准规范及党和国家对农村基层政权巩固基本要求融入教材内容之中,使教材内容与生产实际、培养对象结合更加紧密。注重内容新颖性和实用性,突出地方特色、产业优势和先进技术,反映海南省农业发展要求。在教材开发过程中,兼顾通用知识与专项技能、专业知识与专项实用技术的衔接,体现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和规范化。
       2.基于农村党员干部全日制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新形态系列教材开发研究组织相关领域学科专家、高技能专家、教研人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技工院校一线教师等成员组成的教材编写队伍,结合我校农村党员干部全日制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教材主题、培训需求等,充分交流与研讨,拟定教材大纲,开发编写适应海南省职业农民和村干部学历提升培养的核心课程特色教材,统筹规划教材建设的思路、模式和策略,合理设计教材大纲,采用图文并茂的科学信息技术、通俗易懂的教学内容,优化教材编写规范,完善教材编写程序,实现教材科学、规范、先进、实用。
       3.基于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高质量培育开展教材建设质量保障制度研究为保证教材建设的规范性、严肃性、有序性,着力探索教材建设质量保障制度十分有必要。首先,要健全教材规划与选用制度,对于通用类课程和必修课程,优先从国家发布的教材目录中选用教材。同时,增加教材建设经费等,调动各方工作积极性,为推动教材全面建设提供动力和保障。其次,建立教材质量评价标准及制度,把教材建设工作纳入管理范围,通过建立评价机制,管理教材的编写过程,充分调动编写人员的积极性,将教材编写落实落细。此外,定期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优秀教材宣传,及时推广一批精品教材,推动教材建设的健康发展。
       4.教材内容与“岗课赛证”相融相通职业教育既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任务,又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材是“岗课赛证”融通的重要桥梁。①“岗课融通”。在教材内容建设上紧跟时代步伐,紧密结合企业需求与发展,紧贴工作岗位,对接岗位能力,将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有效地衔接起来,全过程培养学生在将来生产工作中所必备的工作实践能力。②“证课融通”。1+X职业技能 等级证书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其考核内容与标准直接对标企业的技术标准和行业发展,所以在教材内容建设中,应融入1+X等级证书的考核内容,即把1+X等级证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目标转化为相对应的专业学习领域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开发基于企业工作岗位场景和需求的 教材内容。③“赛课融通”。在教材内容建设上,对接行业技能竞赛,尤其是教育部、省教育 厅等组织的技能大赛,将比赛大纲及时融入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竞赛能力和实战能力,从而综合提升学生将来的职业能力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