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职教引领,助力乡村振兴|农村党员干部全日制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实践案例

发布时间:2024-11-08 10:05:37发布人:jiaowu来源:乡村振兴学院 字体: 设置

        一、实施背景

        “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成为党中央、国务院对各级政府的重要要求。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基石,农村党员干部是既是基层发展的“指挥员”,也是带领村民致富的“领头雁”,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实施力量,具有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等重要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具体落实中共海南省委组织部、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教育厅印发的《海南省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双学历双轮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琼组通〔2020〕14号)的工作要求,依托海南省各县市产业,以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及农民群众基本素养、综合能力及专业技术水平为目标,面向种植养殖业、乡村旅游业、高效热带农业等设置全日制专科教育专业,组建“双学历”教育专班,培养50 周岁以下、高中文化程度(含中等职业教育学历或具有同等学力)、思想政治素质好的农村干部、党员、村民小组长、优秀青年农民等成为“可农可工可商可服”的新型职业农民,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组织振兴、产业振兴。

        二、主要做法

      (一)健全管理机制,规范管理培养过程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从学校各部门抽调了业务骨干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专门负责“双学历”人才培养工作。围绕“双学历”专班教育教学的需要,设立院长、院长助理、项目教学中心、课程研发中心、乡村服务中心、专业主任、专业教师等专门岗位,明确岗位工作职责,从全校范围内选聘骨干人员到岗履职。根据“双学历”专班生源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底子偏薄、文化偏少、眼界偏近、信息化水平偏弱等特点,根据《海南省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双学历双轮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琼组通〔2020〕14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 41 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厅函〔2019〕20 号)等文件对扩招全日制学历教育的要求,学院结合实际制定了《海南职业技术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双学历”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实施指导意见(试行)》《海南职业技术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双学历”教育大专班教学管理规定(试行)》《海南职业技术学院乡村振兴学院 线下教学保障工作方案(试行)》《乡村振兴学院班主任工作管理办法》《海南职业技术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办法(试行)》《乡村振兴学院 关于推行“以证/项目/赛/业绩代考”的通知》《乡村振兴学院 专业主任工作考核细则(试行)》《乡村振兴学院优秀学生干部评选办法(试行)》《乡村振兴学院“学习之星”评选办法(试行)》等管理办法,保障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管理的依规有序。学校自2020年首次招生至今,在畜牧兽医、园林技术、电子商务、旅游管理、建筑工程技术五个专业,面向定安、临高、乐东、琼海、儋州、东方等6个市县350个行政村招生培养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大专学历教育学生1690人,2023届113人已顺利毕业,双证毕业率为71%。
 



“双学历”专班学生分布情况
 

     (二)设计人培方案,“学做一体”落实课程教学
        针对“双学历”专班培养对象的社会身份实际特征,学校组织专业建设团队深入调研,向省委组织部、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等部门了解对“双学历”基层干部和“双带头人”培养的目标和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为提升“双学历”专班学生的基层党政干部政治法律素养、综合事务管理能力、专业技术技能管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学院构建了“理论学时足、国规课程齐、实践环节多”的“岗课证创”融通的课程体系,并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形式、日常教学管理与评价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以“专题讲座+资源学习+社会实践”形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化整为零”解决学生理论学习枯燥、集中上课难等问题。学院依托学生所在县市区域乡村振兴产业布局,与区域代表性企业共建校外教学基地,深化产教融合,遴选可实施性的真实产业项目作为教学任务载体,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将专业核心课设计为“理实结合、学做一体”的现场实践教学,教师面对面讲、手把手教,学生实打实练、协作完成项目,形成“课程教学+基地实训+乡村实践”的全过程育人机制,有效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双学历”专班实践教学占比65%以上,企业参与教学学时30%以上,目前2020级、2021级学生参加社区绿化、直播销售、园林绿化工(高级)、动物疫病防治员(高级)职业技能证书及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考证通过率为89%。




“双学历”专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设计
 

     (三)组建专兼“双师”队伍,落实项目化教学任务
        为有效达成各类课程教学质量标准,根据不同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需要,结合专班设计的现场教学模式和课程特色,学院不拘一格用人才,按照专兼结合、校企政结合的思路,结合课程的特色聘请涉农技术技能、党建思政宣讲、基层行政管理、市场开发与项目策划等领域的能工巧匠、土专家、田教授充实到乡村振兴学院实践教学队伍,发挥“双师型”教学团队在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改革和主导作用。根据生源个性化和专业项目化教学需要,聘请企事业单位及各县市相关专业的专家、技术人员为学院“岗位化教学企业专任教师”,按照服务领域成立热带农业种养技术教师教学团队、农村电商服务业教师教学团队、农村治理和综合管理教师教学团队,按照适需够用原则,不断挖掘“土专家”“田教授”“能工巧匠”形成一支聘用形式灵活、服务乡村振兴的专家型、运营型、技术技能型专兼职“双师型”综合服务教师团队。学校通过校级、院级培训以及项目建设,提升专业负责人和专业教师的教学改革能力,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研讨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手段及方法,有效保障教学的高质量实施。




“双学历”大专班“田间地头”项目化教学现场
 



专业研学活动现场

 
          三、成果成效
 
      (一)课程资源开发,助力终身教育培训
        结合学校省级“双高”建设任务,组织教师团队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开发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双学历”教育综合素质能力课程包、党建课程资源包、“直播电商”认证培训包、“动物疫病防治员”认证培训包、“农业技术员”认证培训包、“农业经理人”认证培训包等10个教学资源包,并在终身教育平台建立线上培训课程。依托学校师资和人才课程优势,为全省农村创业青年骨干量身定制培训课程。2023年7月7-10日,学校承办共青团海南省委主办的2023年海南省乡村振兴青年特训营暨“青马工程”农村培训班,来自全省优秀青年农村创业带头人,优秀返乡创业青年及农村致富带头人等130人;2023年6月承办“海南省乡村振兴系统干部轮训班第一、二、三期”,共服务450人。




乡村振兴青年特训营暨“青马工程”农村培训班
 
 
      (二)乡土人才培养,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近两年通过专业教师的指导,使得学生的创业项目更加符合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要求,在学员中形成“头雁效应”,挖掘并培育一批以黄凌燕、陈秋枫、叶菲和梁玉玲为代表的产业创新典型。黄凌燕,20级电子商务学生,中共党员,高级电子商务师,近年来获“第四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二十六届海南青年五四奖章”“全国诚信道德模范候选人”“海南最美扶贫妈妈”“陵水首届十大电商人物”“青年农村电商大赛创业组三等奖”“陵水首届创新创业大赛企业组三等奖”等荣誉;陈秋枫,21级电子商务学生,近年来获海南省“南海乡土人才”“2019海南省女性创业大赛三等奖”“海南省乐东县自贸港创业大赛二等奖”“农民教育培训系列评选百名优秀学员”“2020海南省女性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2021年荣获海南自贸港青年农产品品牌打造系列活动精品品牌奖”等荣誉。


 

乡土人才代表——陈秋枫




乡土人才代表——黄凌燕
 

       四、经验总结

        农村两委干部是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力量,提高两委干部的学历层次和知识素养尤为关键。乡村振兴学院自2021年成立之初就将“助农 兴农 强农”为己任,结合自身优势,整合校内外资源,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适合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课程包,旨在为海南省乡村振兴贡献海职力量。近几年受疫情影响,学校专家教授进入田间地头的不便利性,未能及时深入一线指导村民经济增收,无法达到最佳服务乡村振兴的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乡村振兴学院要顺势求存,细致做好人才培养方案,认真梳理全校资源优势,积极整合校外优质资源,为省委组织部、市县组织部分忧解难,培养更加适合海南自贸港建设、乡村振兴的两委人才,加大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力度,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五、推广应用

        学校承担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双学历双轮训”教育工程中全日制大专学历教育工作备受关注,对学校在社会评价方面有一定的宣传影响力。2021年9月26日开班仪式《海南省2021级农村“两委”干部“双学历”教育大专班开班》《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乡村振兴学院目前近600名学员就读》在海南日报报道;2021年10月27日《海南创新高等教育涉农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输送领导型、开拓型全科人才》在海南日报报道;2023年5月9日,黄凌燕《帮助乡邻致富的黎家女--记乡村振兴带头人黄凌燕》,陈秋枫《传承 创新“真”兴农》在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报道。